一、文件制訂背景
黨的十八大以來,黨中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,把扶貧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。到2020年,實現農村貧困人口的穩定實現,不必擔心衣食住行,保障義務教育、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,是貧困人口脫貧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標。中央政府今年把解決“兩無憂、三保”突出問題作為一項重要任務,多次研究部署。4月16日,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市“兩無憂、三保”突出問題座談會上指出,“兩無憂”、“三保”的基本解決仍然存在許多薄弱環節。截至2018年底,全縣共有46個鄉鎮無醫院,666家醫院無全科醫師或助理醫師,1022個行政村無診所,6903家診所無合格鄉村醫生,1495家鄉鎮醫院,24210家鄉村診所無標準化。
6月,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發布《關于解決“兩三保證”突出問題的指導意見》,提出了解決“兩三保”突出問題的明確要求。國家衛生保健委員會認真貫徹總書記的指導精神和中央決策部署,開展了多項專項研究,提出了縣醫院能力建設三大重點領域,建設“一縣一鄉一村”機制,規范農村醫療衛生機構。與國家發改委、財政部、醫療保險局、中藥局、國務院扶貧辦等單位合作,共同研究制定解決貧困基本醫療保障突出問題的工作計劃,推進基本醫療保障突出問題的解決。
二,工作方案的主要內容
工作計劃有六個部分。第一部分是基本醫療保障的標準和要求。第二到第四部分是為三的主要方向。第五部分是加強貧困地區疾病綜合防治。第六部分是保障措施。
(一)基本醫療保障的標準和要求。符合中央指導的相關提法。提出了醫療衛生機構的“三個一”、醫療衛生人員的“三個資格”、醫療服務能力的“三條線”、醫療保障制度的全面覆蓋等具體工作標準。
(2)關于三個主要方向。一是加強縣級醫院的能力建設,包括三個方面:加大支持力度,加強對口支持,促進遠程醫療。二是加強“縣鄉一體化,農村一體化”機制建設,加強縣域農村人才培養,協調縣域衛生人力資源利用,推進縣域醫療社區建設。三是加強農村醫療衛生機構的標準化。顯然,要在消除貧困時消除農村醫療衛生機構和人員的“空白點”。
(三)加強貧困地區疾病綜合防治工作。根據《衛生扶貧三年行動計劃》(國家衛生財政第38號,2018),對貧困地區重點傳染病和地方病進行綜合防治。
(四)保障措施。中央、地方、部門的職責分工應當明確。在制定執行方案時,需要在所有地點制定具體的工作標準和執行方案,以便按照這些標準進行清理。原則上,全省不制定其他標準。在增加投資支持方面,中央政府對貧困地區給予了適當的補貼。貧困縣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政策,支持有條件的項目,解決基本醫療衛生方面的突出問題。